金秋十月,秋高氣爽、丹桂飄香。進入10月份,天氣漸漸轉涼,晝夜溫差變大,呼吸道傳染病也逐漸進入流行季。與此同時,國慶期間,市民外出旅行、聚會、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增多,食源性疾病發生幾率上升。
紹興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: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時,還需關注食源性疾病、流行性感冒、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等的預防,外出旅行時要做好旅行途中衛生,注意安全。
一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
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呈高流行態勢,國內福建、黑龍江等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尚未結束,再加上國慶期間,人口流動頻繁以及聚會、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增多,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。
防病指引
1
按照非必要不出省的原則,暫緩前往中高風險地區。廣大市民要密切關注國內疫情形勢,按照非必要不出省的原則,避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或有疫情發生的省份,確需前往的,請在返紹后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單位和居住地進行報備,配合我市做好核酸檢測、健康管理等防疫措施落實。國慶期間外出旅行,倡導廣大市民選擇省內線路,以室外游為主。旅行途中做好個人防護,返紹后做好自我健康監測。
2
加強個人防護。加強個人防護意識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廣大市民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會、聚餐等聚集性活動,就餐時倡導使用公筷公勺。避免在密閉或通風條件不良的場所聚會、聚餐。繼續堅持“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風、不聚集、一米線”等文明健康好習慣,保持安全社交距離。
3
注意健康監測。廣大市民要做好自我日常健康監測,出現發熱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、嗅(味)覺減退、腹瀉等癥狀,應佩戴口罩并及時就近到發熱門診和定點醫療機構就診。并主動告知14天活動軌跡及接觸史,就醫途中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二、食源性疾病
食源性疾病通常進餐后短時間內急性發病,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,5-10月份為食源性疾病高發期。今年國慶期間,最高氣溫普遍在30℃以上,有利于腸道傳染病病菌繁殖,加上國慶期間市民外出聚餐活動增多,食源性疾病發生風險增加。
防病指引
1
注意飲食安全。外出就餐時應選擇正規餐廳,少去路邊攤等不衛生的場所就餐。
2
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,不采集、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動植物。
3
選擇新鮮、安全的食品原料,加工時要注意生、熟分開。食物應燒熟煮透后食用,不吃不潔凈的瓜果蔬菜。
4
出現腹瀉癥狀時,及時到醫療機構腸道門診就診。
三、流行性感冒
進入10月份以后,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也逐漸進入流行季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表現為發熱、乏力、頭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,通過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播,具有傳染性強、傳播速度快等特點,容易在托幼機構、學校等人群聚集場所發生聚集性疫情。
防病指引
1
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推薦老年人、兒童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,在流感流行季到來前及時接種流感疫苗。
2
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注意開窗通風,飯前便后要洗手,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。
3
托幼機構、學校要加強晨午檢等日常健康監測,一旦出現發熱、咳嗽、咽痛等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,同時督促家長做好患病學生居家隔離,學生痊愈后,憑復課證明方可復學。
四、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
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是由諾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腸炎,主要表現為嘔吐和腹瀉,其中兒童以嘔吐為主,成人則腹瀉居多。以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為發病高峰,臨床上也稱為“冬季嘔吐病”。諾如病毒具有傳染性強、傳播途徑多樣、感染劑量低等特點,容易在托幼機構、學校等人群聚集場所造成暴發流行。
防病指引
1
注意飲食衛生,喝開水,瓜果蔬菜食用前徹底洗凈,烹飪食物要煮熟,尤其是貝類等海鮮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。
2
培養飯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傳播最有效的措施。
3
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境和物品應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。規范處理嘔吐物前,應及時疏散其他兒童,同時做好開窗通風,避免其他兒童感染。
4
托幼機構、學校加強晨午檢等日常健康監測,對于諾如病毒感染的患兒,應隔離至癥狀消失后3天方可復課。食品加工者、護工、幼兒園保育員等從事服務類工作的人員,出現諾如病毒感染癥狀后,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,建議癥狀消失3天后再返回工作崗位。
(內容來源:紹興疾控)
作者:編輯:金哲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