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新創業生態完善
創新創業生態完善。依托廣州大學城的優勢,廣州國際創新城形成了以“一核”(智核)定位、“雙擎”引導、“三園”集聚、“十二校”支撐、“多極”發展的創新創業格局。雙擎: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是國家十二五“863”重大科技項目,主機“天河二號”超級計算機連續6年速度排名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第一位。在大數據計算和應用方面形成了聚集和輻射優勢,超算產業化工作有序推進。
廣東國際創客中心是首個省級國際創客中心,由番禺區政府、中科院廣州分院、廣東科學中心共建,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, 旨在建設“創客發掘工程”、“創客苗圃工程”、“成果轉化加速器工程”和“互聯網+工程”創客生態四大體系,支持民間創新項目發展。三園:廣州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由工信部、廣東省、廣州市和中山大學合作共建,培育聚集了200多家數字家庭相關企業。引進聚集了孫玉、張景中等多名院士、近100名教授、博士和超過1000名科研人員,在全國率先筑起數字家庭人才高地;承擔了核高基、科技支撐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,申請立項50多項標準,匯聚聯盟企業專利容量已達5000多項,推動了AVS、DRA等國家標準的產業化,形成了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;在工信部等部門的指導下,以星海集成、星海傳媒等企業為核心,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數字家庭體驗屋建設,進一步推動數字家庭示范區建設。
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,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。目前共入駐企業77家,獲得各類科技項目20項,國家知識產權金獎1項,申請知識產權155項,發明專利102項,實用新型專利34項,上市產品65種。
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由政府、高校、企業共建,充分切合了大學、產業、政府“三螺旋”的國家創新模式,是全國十個國家級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之一,被認定為“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”,基地引進企業40余家,產值逾5億元。十二校:各高校以市場化為導向,充分發揮科研資源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,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平臺。如,華南理工大學建立了“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器示范基地”,已進駐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團隊20多個。 廣州大學與區政府合作共建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,為培養科技企業上市、推進學生就業教育提供支持。暨南大學計劃建設“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廈”,并與港澳臺地區合作共建“粵港澳臺創新創業園”,等等。多極:除上述區域外,大學城公共區域形成了多個創新創業孵化群。一是創新城展示廳孵化群。目前進駐了溢思得瑞國際創新創業苗圃項目和智慧產業孵化器項目。二是綜合信息樞紐樓孵化群。目前進駐了英諾基金、廣州厚德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亞信(廣州)軟件服務有限公司。三是電子城·國際創新公園孵化群。擬建成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大型創新園區。四是規劃建設創新孵化群。市科創委計劃在大學城建設廣州國際科技合作交流中心。大學城北區地塊,擬以超算、大數據分析應用上下游產業為主,建設成為廣州市標志性的創新載體。